【热门】教师教育个人总结三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育个人总结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日读了《教育实话》一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玄虚的道理,没有做作的姿态,全都是作者日常的教学随笔,是作者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教育文章。文章写得明白如话,却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些教育学上的原理、道理,使人茅塞顿开。
针对教育的夸夸其谈者、百般猎奇者、预谋私利者,不留情地说,就是教育的投机者,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顾教育的实际情况者,我们必须擦亮眼睛,沉下心来,静静地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教育实际,进行思考,然后有所辨别,有所认识,最后付诸行动。因为你的一时行动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耽误你自己的时间可以,耽误孩子的黄金时光不可以!——作为一名家长我这样说,作为一名老师我更要这样说!因为我知道——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多么的大!潜移默化的错误影响更可怕!
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仅仅一节节热闹的课堂就是教育的改革,也不仅仅是课堂由学生主宰就是教育的改革,得考虑热闹的背后的收获,得考虑学生主宰课堂背后的效果。
全书分“课堂动向观察”、“课堂改革观察”、“早期教育观察”和若干教育价值判断评议等几个栏目。“课堂动向观察”栏目中的几篇短文特别贴近教育一线,比如“漫话教师‘唠叨’,”漫话‘满堂问’“,”漫话‘公开课’“,”从‘死记硬背’谈起“,”从罚抄作业谈起“,”也谈‘备课’等,都是一线老师们思考得最多,也是新存疑虑的地方。“再看他的文章,每一篇都是那么实在,他从当代教育理论的高度,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审视和剖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教育领域内的教育炒作现象和教育文论中的虚话、套话,进行了强有力的思辨。他的理论是通俗易懂、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身边出发来讲述的,他的行文是庄谐相生、亦趣亦理的。对每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剖析可谓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他的”实话“实在说出了教育者感觉到却说不出,或者想到了却不敢说的话,实在透过教育表象让人们看到教育的真面目,将现在这个教育转型期中各种教育思想的矛盾和碰撞表现得昭然若揭。
所以说,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校的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所以,不要把教育看成一件简单的事儿!也不要把孩子当成试验品!《教育实话》将随时提醒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怎样来教育学生。
本学期的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一起学习、探讨了有关《生本教育》的新理念,通过学习,很多教师现在已把这一理念应用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而且显有成效。
今天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一起听了文老师的一堂数学课——“倍数应用题”。这堂新授课看似平常而朴实,但从她的教学中,让我感受到《生本教育》的新理念真正走进了我们光明小学的课堂里。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所有的问题解决都是由学生自主或是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其次,在教学中老师注重学生对解题思路的表达,而且多数学生都能表述自己的不同见解,正如龙校长评课时所说,这不是一两节课训练出来的,而是从平时慢慢培养出来的,从而可见,我们的教师早已把生本教育理念带进了课堂,实施于课堂。再次,当学生把例题中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后,按照以前的惯例,也许很多老师都会和学生一起来讲解,老师问学生答,不用几分钟看似都学懂了,然后做作业。而今天这节课里,老师仍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来当老师给他们判断并订正,这样既激发了他们“教”与“学”的兴趣,也使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是通过自己的自学和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的,他们心里一定很高兴。整堂课从始至终突出了“生本”理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任务也完成的轻松写意。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这一堂课中我认为文老师是真正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课后的评课环节,龙校长给我们总结了生本教育课堂中应注意的三点:
1、老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给足学生充足讨论的时间,
3、充分让学生表达。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濡染中,我们都觉得获益匪浅。是的,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我们还需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争取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想成功,就得学会等待!——这是一位富有成就的公司老总对一位员工说的。这位员工品味着老总的话语,反思自己的言行,觉得正是症结所在。于是,联系好了客户,不再催促,而是静静地等待,果然就做成了几笔业务……随后工作就得心应手起来,“等待”使他取得了更多的业绩和成功……是的,任何成功都需要时间,都有一个过程,所以,在不懈努力的同时,还要学会等待,等待机会的到来,等待梦想的花开,果实的成熟……教育,同样需要等待。在“等待”中,教师才会更加冷静,更加理性;在“等待”中,学生才能自我纠正、自我提升。“等待”是一种健康的教育心态,“等待”更是一门无声的教育艺术。等待给人以憧憬,等待给人以希望,等待给人以慰藉。
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孩子的缺点与错误时,尤其应该学会等待。当孩子们打架时,先不要劈头盖脸数落孩子,请你多多等待,让孩子在你的等待中冷却当初的冲动,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使他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当有孩子因为迟到气喘吁吁地站在教室的门口用乞求的眼神望向你时,请不要急于指责,给孩子几秒钟的时间,也许孩子真的有特殊的原因;当有孩子没交作业、真诚地向你解释没交的原因时,请不要自以为是地断定孩子撒谎,不要摔本子,更不要迫不及待地给家长打电话,也许孩子真的忘在了家里;当有孩子上课听课精神不集中时,请不要罚站,更不要把孩子赶出教室,给自己两秒钟的时间,想想自己做学生时的心理,也许你就会平静下来;当有孩子学习有困难一时不能接受新知识时,请不要否定孩子的智能,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相信孩子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也许明天孩子就能接受,当孩子回答问题出错时,我们让他多想想,再给机会,他的回答也许会更精彩。是的,等待能让我们尽量少伤害或不伤害学生的的心灵,更能让我们自己少犯错误。更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流光溢彩。
每一个老师都明白,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教授同样的知识,也不会使学生取得同样的成绩。那就让我们学会等待吧,用耐心静静地去等待,用宽容温暖地去等待,用汗水辛勤地去等待。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进步”的愿望,他们暂时表现得不好并不代表永远。学生需要这种等待,教育需要这种等待,只要我们能用师爱等待,用责任等待,用智慧等待,相信每一粒种子都能够破土而出,尽情地茁壮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教育,需要等待!因为等待将会创造出一个个奇迹!等待,会让教育变得更彩。
文档为doc格式